上圖為張明曜老師(左)、產學長王昭能(中)、吳哲宇(右)。
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在致詞中提到:人工智慧浪潮鋪天蓋地而來,亞洲大學早在四年前即因應AI時代的來臨,設立人工智慧學院、人工智慧中心、為學生提供人工智慧學程、人工智慧碩士班與學士班。這四年來,學生在全國各地的比賽共計拿到一百多個獎項。今天的論壇針對AI與藝術生成,希望能讓校內教師、學生,以及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大眾更進一步了解AI與生成藝術的聯繫。
上圖為亞洲大學蔡進發校長開場致詞。
當代藝術家張明曜分享近期的創作經驗,邀請大家一同思考,當多數人將圖像創造工作交付給機器時,如何取回人的創造力。他於「2021-2022文藝復興三部曲」中致敬創世紀、聖母像與最後的晚餐,為了滿足構圖、肌理、造型與色彩,與機器不斷地多次協商(或被稱之為詠唱),最後與AI共同產生出令人驚豔的作品。在介紹2022昨日之夢/嘉義街景的創作時,張明曜分享他對於AI生成藝術的洞見,他認為AI生成藝術的意義不在於產生美麗的作品,而在於透過AI所生成的作品所表達出的概念。
上圖為張明曜老師分享照片。
The Z Institute區塊鏈線上學院創辦人李婷婷用許多實際的應用案例來介紹ChatGPT與Github Copilot如何在區塊鏈開發中提供協助。李婷婷指出,ChatGPT在區塊鏈開發中可以協助生成開始專案的模板、解釋較進階的區塊鏈概念、協助code comments優化、協助將想法寫成白皮書、需求規格書等。Github Copilot可以在寫程式時提示語法、協助測試智能合約以節省大量時間。
國際生成式數位藝術家吳哲宇介紹他在台北舉辦的個展「混沌實驗室」,利用程式編碼與演算法呈現有機的生命體。利用冰冷的、理性的程式生成溫暖的藝術作品。接著,吳哲宇以巴別塔為引,認為現代透過AI克服了語言與知識之間的隔閡,而使人類的智慧有了共用的基礎。類比於工業革命是機器替代人力,而目前AI革命是機器替代智力。並提到他所參與過的數個案例:如AI結合演唱會動態視覺,即是用midjourney產生初始圖片之後再生成動態視覺。或是利用ChatGPT協助產生個人名片等。
上圖為吳哲宇老師分享片段。
亞洲大學產學長王昭能指出,今天適逢校內舉辦申請入學甄審說明會,但是由線上方式參與此場論壇的聽眾仍達到三、四百人,其中更以校外人士為大宗,顯示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興趣。未來除將繼續辦理相關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分享經驗外,更將進一步以此做為開端,以接軌校內創新能量與外界產業需求。
上圖為現場合照。